石家莊養老院 想象一下,當你一動不動地坐著,或者躺著一小時,會是什么感覺?腿腳麻木?周身不適?馬上換個姿勢感覺是不是爽到飛起?然而有一群人,他們因為腦血管意外或交通意外、脊髓損傷、衰弱等導致運動功能受損,被迫長期臥床。如果受壓部位長期得不到有效減壓,會導致皮膚受損,發生壓力性損傷,經久不愈,痛苦不堪。
有壓力性損傷患者的死亡率是沒有壓力性損傷患者的6倍。
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呢?當然有!研究證實,絕大多數壓力性損傷是可以通過有效減壓來預防的。
一、什么是壓力性損傷
常稱為褥瘡、壓瘡,是指任何因長時間的壓力或聯合剪切力沒有解除而導致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損傷;
是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或者長期坐輪椅不能站立和行走者中常見并發癥;
表現可以為局部皮膚發紅,嚴重者可形成深達肌肉或骨骼的深洞。
二、哪些人容易發生
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如昏迷、癱患者
老年患者
肥胖或消瘦
營養不良、體質虛弱
骨折后外固定:如支具、牽引、石膏等
潮濕、大小便不能控制、大量出汗
以下為不同體位的易發部位:
三、如何預防壓力性損傷
1. 縮短受壓時間
(1)臥床者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
(2)使用靜態床墊者可延長翻身時間到4小時;
(3)坐輪椅者每小時變換體位1次;
(4)如皮膚出現不消退的紅斑,要縮短轉換體位的時間或更換其他體位,避免紅斑區繼續。
2. 增大支撐面積
(1)保持床干爽、平整、無碎屑;
(2)使用靜態床墊,增大身體與床的接觸面積,壓力分布更均勻;
(3)也可以使用氣墊床,使用過程中需注意:
1)禁止針等尖銳物品扎,避免漏氣
2)氣泵充氣口放在床尾,避免充放氣震動導致頭暈
3)按公斤體重調節充氣硬度
4)充氣完畢再躺上床
(4)在骨突部位,可以使用各種敷料局部減壓:足跟敷料或骶尾部敷料。
但是要避免使用環形的氣圈類東西,因為環形的墊子可使周邊組織血供減少,而致組織腫脹引起壓瘡。
另外需特別注意,減壓裝置不能完全避免壓力,使用后仍需進行體位變換。
3. 保持正確體位
(1)翻身時采取30°側臥位,避免90°側臥位,避免90°側臥位,因導致局部壓力過高,引起血流阻斷和缺氧;
(2)半坐臥位時床頭抬高≤30°,搖高床尾5-10°,或在臀下墊支持物,先搖高床尾,后搖高床頭,避免下滑產生剪切力;
(3)足跟“懸空”,不接觸床面,枕頭沿小腿全長墊起,膝蓋微曲5-10度;
(4)巧用翻身單或床單抬起移動患者時,避免拖、拉、拽等動作;
(5)每次翻身結束后撫平床單和受壓部位的衣物。
4. 科學護理皮膚
(1)至少每天一次從頭到腳檢查皮膚情況,重點檢查好發部位;
(2)禁止按摩揉搓骨突處發紅的皮膚;
(3)皮膚干燥時,使用不含香精的溫和的滋潤霜;
(4)大小便失禁時及時清理,使用潤膚霜或皮膚保護膜保護皮膚,避免使用爽身粉;
(5)清潔皮膚時,使用溫水,避免用力摩擦,避免使用堿性皂液。
5. 避免傳統誤區
(1)避免使用烤燈,烤燈容易使皮膚干燥組織細胞代謝及需氧量增加進而造成細胞缺血甚至壞死;
(2)避免過度摩擦,摩擦容易去除皮膚外層的保護成分,促進壓力性損傷的發生;
(3)避免頻繁、過度清潔皮膚、熱水或酒精擦拭皮膚、獨自搬動危重病人。